新闻资讯-音乐会

鬼才赵元任:96字奇文救汉字,打脸600专家!

文| 八把刀

编辑| 八把刀

——【·前言·】——

您见过这样的奇人吗?白天穿长衫教数学,晚上西装革履弹钢琴,张嘴能变33种方言,闭眼能译7国文章。更绝的是,他随手写篇96字奇文,愣是把濒临废除的汉字从悬崖边拽了回来!这可不是说书先生编的段子,而是真实存在的“中国第一鬼才”——赵元任!

要说这人有多神?4岁能背《三字经》,12岁走遍全国不用带翻译,14岁跟洋人用德语吵架不重样。乡亲们都说:“赵家这小子怕不是文曲星下凡,脑门上顶着个活字典!”

玩出来的旷世奇才

1892年寒冬,江苏常州赵家大宅里一声啼哭,中国近代史上最会“玩”的天才降生了。

4岁:别家娃还在尿裤子,他趴在祖父膝头背《声律启蒙》,活像个小夫子。

12岁:跟着当官的父亲走南闯北,愣是把保定话、南京腔、苏州软语学得比本地人还地道。街坊调侃:“小赵这耳朵是装了方言转换器吧?”

14岁: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里,这少年竟用拉丁文写情诗,把洋教师惊得直呼:“我的上帝!这孩子该不会偷看了我的教案?”

最绝的是1910年清华留美考试,别人埋头苦读三年,他临时抱佛脚20天突击拉丁文,硬是考了个全国第二!乡亲们听说后直拍大腿:“这娃读书比咱吃馄饨还顺溜!”

跨界狂魔的逆天操作

到了美国,赵元任开启了“学术自助餐”模式:

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拿满分,顺带把物理课当“饭后甜点”。教授摇头苦笑:“我的课对他来说就像逛菜市场!”

哈佛哲学系:一边研究逻辑学,一边在音乐系蹭钢琴课。同学戏称:“赵同学的手,左手写方程,右手谱乐章。”

芝加哥大学:挂着访问学者的名头,偷偷跑去听心理学讲座。朋友们打趣:“老赵这脑子,怕是要把全世界的学问都装进去!”

1920年回国任教清华,他一人包揽数学、物理、心理学、语言学课程,学生们哀嚎:“赵先生上课像变戏法,昨天还在讲微积分,今天就改教《汉语言音韵学》了!”

96字奇文救汉字

1935年,汉字遭遇史上最大危机——600多位学者联名要求废除汉字!

文化界吵得脸红脖子粗,赵元任却躲在书房吃狮子头。三杯酒下肚,他拍案而起:“这帮人简直胡闹!”当即挥毫写下《施氏食狮史》:

>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全文96字全念“shi”,看得主张废汉字的人直冒冷汗:“这要改用拼音,还不得舌头打结?”此文一出,反对派集体熄火。老百姓拍手叫好:“赵先生这是用一盘狮子头,救了一桌满汉全席啊!”

玩转世界的“老乡制造机”

赵元任后半辈子把“玩”字发挥到极致:

方言魔术师:去广州吃早茶,三句话让茶楼老板认他当表舅;到上海听评弹,散场后竟能用苏州话跟演员讨论唱腔。

音乐顽童:给刘半农的诗谱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传唱至今。他得意地说:“我这是用数学公式算出来的旋律!”

国际老乡:在巴黎被当成落魄艺术家,在柏林被认作哲学教授。女儿吐槽:“跟爹出门旅游,走哪都有人喊他老乡!”

网友热议

@江南老秀才:

“现在专家天天喊‘减负’,看看人家赵先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家孙子背古诗像喝苦药,要是能像赵老这么‘玩着学’该多好!”

@北京胡同串子:

“96个字救汉字?这操作比武侠小说还绝!建议语文课本单开一章——《论吃货如何拯救中华文化》”

@留学小李:

“在哈佛图书馆查到赵老成绩单,平均分99.7!求问大神:剩下0.3分是不是老师怕他骄傲?”

笔者唠嗑

要我说啊,赵元任就像咱老北京面茶——看着普普通通,细品全是惊喜!他告诉我们:学问不是苦行僧修行,而是发现世间有趣的灵魂。最后考考各位:您家乡有什么绝活方言?欢迎评论区来段语音秀,没准咱赵老在天上听着乐呢!

出自《八把刀故事汇》丨八把刀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标签: 汉字 鬼才 赵元任 方言 狮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