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书汉韵,刀琢素胶刻春秋,弦鸣筝曲诉千年……4月1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课间活动在常德市第十一中学校园广场惊艳亮相。活动以“春韵墨香,镌刻时光”为主题,将书法、篆刻、古筝三大国粹艺术创新融合,让百余名师生共同体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之旅。
同学们凝神运笔,挥毫泼墨
墨香染春:师生共笔写春秋
当天上午,70名学生在校园广场整齐列座,同学们以《春日》、《兰亭集序》为内容,铺纸研墨,提笔挥毫,楷、行、隶、篆、草书尽抒春意,各显神韵。九年级(323)班的郭彦均同学学习书法已有7年时间,现场,她用行书书写了《兰亭集序》。“每次提笔,就仿佛自己真实地生活在那个年代,在墨香中能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动,愈发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深邃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篆刻自己的姓名印章
素胶咏春:方寸之间藏天地
在另一边的篆刻区,同学们正用环保橡皮章替代传统石材,亲手雕刻属于自己的姓名印章。八年级(326)班的郑思源同学已是第二次参与篆刻活动,她一边专注刻制,一边向记者介绍创作过程:“先在纸上描出图案,再将图案反拓到橡皮章上,最后用刻刀精雕细琢——每个步骤都蕴含着传统技艺的智慧。”随着刻刀游走,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印章逐渐成形。同学们将完成的橡皮章蘸取朱砂印泥,在宣纸上留下鲜红的印记。这些或古朴或灵动的篆刻作品宛如一条蜿蜒流淌的时光长河,连接着传统与现代。
古筝演奏
弦歌诵春:丝竹和鸣奏新声
当师生们正沉浸于书法行云流水的气韵、篆刻方寸之间的匠心时,一阵清越的丝竹之声倏然划破春日的宁静。5位学子轻抚古筝,指尖流转间,《青花瓷》《声声慢》等乐曲如清泉倾泻而出。琴弦震颤的每个音符仿佛与场边未干的墨迹共振,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作品展示区。一幅幅装帧精美的书法卷轴如瀑布般垂悬,一方方古朴典雅的篆刻作品整齐陈列,还有承载了同学们满满创意的书签、文集等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品鉴。
常德市十一中党委书记陈学红现场观摩学生书法创作
“我们特意突破传统课间的韵律操、跑操模式,通过阶段成果展演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文化视野,实现学生的多元成长。”常德市十一中党委书记陈学红在活动现场介绍道。据悉,此次活动是该校全员文体系列活动之一,后续,该校还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内容品质,推出更多传统文化特色项目,推动“家校社”协同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生活化,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记者:易赛楠
编辑:刘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