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4月15日至5月11日,“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康移风”在湖南美术馆举办。作为湖南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研究”项目的开篇之作,此次展览汇聚了一级美术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康移风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与珍贵画作130件。这些作品依据主题巧妙划分为“地心之光”“笔触人间”“山河壮歌”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现康移风先生的艺术成就。
在湖南美术馆1展厅,“山河壮歌”篇章是康移风艺术生涯中的华彩乐章,由湖南卿云美术馆出品,黄作、罗一飞、王荣旭共同打造的“绘画+音乐+光影交互”创新展览形式令人眼前一亮,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该展区围绕康移风的3件巨幅国画作品《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大唐中兴颂》,精心打造了三个沉浸式艺术空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感观盛宴。
率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国画作品《高山流水》,这幅作品是康移风根据千年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深远意境创作而成,以绘画语言将春秋战国时期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知音佳话娓娓道来。数字投影在艺术空间中投射出琴谱、琴弦光影,广陵派传人黄作现场弹奏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时而空灵悠远,时而激昂慷慨,时而悲壮哀婉,如泣如诉地抒发着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的深厚情感,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展厅内还特别设置了古琴体验台,进一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国画作品《平沙落雁》同样别具一格,康移风依据古琴名曲《平沙落雁》以及“潇湘八景”之“平沙落雁”的意境创作而成,描绘出秋高气爽、江天一色、风静沙平、鸿雁翱翔高飞,文人雅士驻足高咏、操琴品箫的胜景,表达了自然和谐的豁达心境与志存高远的人文精神。在该展区,数字幕墙循环展现古琴谱的起承转合,广陵派传人黄作的琴声如清泉流淌,与康移风笔下的秋江雁影互交融、共生辉。
国画长卷《大唐中兴颂》,长12米、高3.67米,这是康移风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石刻中颜真卿手迹《大唐中兴颂》创作而成。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内容讲述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避难,唐肃宗创下中兴大业的故事。康移风的国画长卷《大唐中兴颂》分为“天将昌唐”“地辟天开”“盛德之兴”“石刻颂德”等部分,完美展现了摩崖石刻的恢弘气势,生动呈现了其所记述的内容情节。青年作曲家周瑜根据石刻文本创作的民乐交响曲《大唐》,将羯鼓的肃杀、筚篥的悲怆、古筝的激越、编钟与管弦乐的恢宏和鸣,编织成一场听觉盛宴。
“本次展览的数字光影技术旨在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搭建起一座连通古老文化与当代观众心灵的桥梁,使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紧密相拥。让观众步入展厅的瞬间,便能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引发情感共鸣,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黄作表示,通过这场展览,有力证明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在艺术创新与科技赋能下,不仅能够“活”起来,更能够“火”起来,在当代文化土壤中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