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益佰
在中国火遍全网的《一路生花》,在海外也掀起了一股小浪潮。印尼一位盲人女孩翻唱的印尼版《一路生花》,外网播放超过5000万。
在首届TME中国音乐影响力峰会上,JOOX内容运营高级总监、酷狗文化负责人刘洲介绍了这首歌出海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首感人的歌曲,在国内常被用在表达正能量、表达温情的场合,现在,这首歌在印尼大街小巷也成了正能量歌曲的代表。
不论是《一路生花》,还是最近海外爆红的《大展鸿图》,中文歌曲正以软性的方式在不同的海外地区传播。很多国外歌迷甚至在熟悉了旋律之后,才发觉这居然是一首中文歌。
在全球音乐文化互融不断加速的时代,中文歌曲出海已不再是个别尝试。华语音乐该如何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得与市场增速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澳门举办的首届TME中国音乐影响力峰会为音乐出海提供了一次与全球音乐行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曾经以英语为中心的流行音乐格局,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流媒体普及、短视频驱动、AI推荐的全球化,让音乐的地域壁垒被打破。在拉美的Reggaeton、非洲的Afrobeat、韩国K-POP的崛起中,我们看到了地域音乐融入全球主流叙事的高度可能性。
“现在听音乐的方式更加自由,粉丝可以自己决定想要听什么,喜欢听什么,这个发现的过程能接触所有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格莱美奖主办方美国录音学院主席Panos A. Panay以线上连线的方式参与峰会,提到音乐传播形式与乐迷主动寻找音乐的形式如今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乐迷只要通过手上小小的设备就可以接触到全世界不同语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倒逼音乐市场开始拥抱多元文化。不但音乐公司开始推进跨国界、跨文化的艺人进行合作,格莱美奖评选委员会里过去几年也接纳了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拥有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专家,以求评选范围更多元、辐射全球更广泛的地域。
华语音乐也不再是区域性文化表达,而是逐步成为全球语境下的创新力量。根据IFPI报告,中国市场目前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五大音乐市场,并在TOP5音乐市场中增速最快,海外听众,尤其是东南亚、日韩以及北美的年轻受众,正对中国音乐内容展现出更高的接受度。无论是国风融合电子、说唱结合传统元素的新派音乐,还是更多元的华语流行,内容创新正在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华语音乐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融入世界?在嘉宾发言中,相比K-Pop、J-Pop、C-Pop这些所谓的标签,大家提到更多的词是“融合”。
SM中国CEO、Kakao 娱乐中国 CEO金东铉表示,公司里近60%的制作人都不是韩国人,很多艺人也来自不同国家。K-Pop正是很多境外优秀的音乐制作人、音乐人一起合作的成果。融合正是K-Pop能发展起来的关键。他认为,“融合”也是C-Pop未来的关键词。
在简单生活节创办人、StreetVoice街声总裁、资深音乐制作人贾敏恕看来,网络时代,一首好歌有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轻松做到国际化,彻底突破地域限制。相比强化C-Pop等标签,音乐本身是否真实地产生了国际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全球化时代,音乐类别的界定感更薄弱了,交互融合却更多了,也留下了更多创新的空间。
《黑神话:悟空》中的配乐《黄风起兮》,是一段改编的陕北说书唱段,被很多海外玩家戏称为“Chinese Rap”,这种对传统艺术的重新加工带来的新奇感,让知名音乐制作人、TME制作人联盟成员杨秉音印象深刻。他又举例称,电视剧《与凤行》的配乐中,邀请近60人的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北京一位唢呐乐手合作,最终的作品非常有冲击性,唢呐发挥的能量让外国乐手也觉得震撼。
杨秉音觉得,好的作品应该以全球范围内大家都能接受的手段作为基础,再加上最具地方特色的元素,才能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中国音乐人既要对西方各种音乐风格多加了解与学习,也要对中国传统的乐器、文化元素进行改编、改造、改良,这是促进音乐文化出海很重要的一步。
对此,曾四度获得格莱美奖的音乐制作人Brian Kennedy也表示赞同。他很希望将中国传统乐器融入到作品中,比如鼓,他认为其中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
挖掘本土特色加上拥抱国际元素,双向发力,也正是当下诸多音乐人和音乐公司努力的方向。
歌手袁娅维就是当下华语音乐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她曾拥有两年在日本学习音乐的经历,和美国、日本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合作。这样的经历让她开阔了视野,也拥有走向海外的自信。她提到,自己在做音乐的过程中不刻意强调“中国符号”的堆砌,而是将东方审美融入创作中,希望能找到一种通用的语言,让海外听众拥有共鸣。
就在今天,袁娅维发布了全新英文单曲《PHONE》,这也是她即将面世的首张全英文专辑中的第四支单曲。她也在峰会现场透露,自己的首张全英文专辑即将正式发行。纵观整个华语乐坛,坚持推出全英文专辑的歌手屈指可数,而袁娅维则再次展现了其音乐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制作资源,她透露,专辑采用格莱美班底团队制作。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又一个华语歌手实现海外突破的可能。
TME制作家工作室最近则和SM娱乐企划发行了钟辰乐个人EP《灿》,把韩国企划概念和中国宣发玩法搭配在一起,从歌曲的线上推广到线下的首唱会,甚至还输送到综艺节目上。TME内容合作部高级总监、制作家工作室负责人杨薇说,“中国音乐的叙事性、抒情性与宣发经验,韩国音乐的企划概念,日本音乐的旋律性……亚洲音乐市场的未来必将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
带着对融合创新的深度理解,如今中国公司已经能制作出在海外市场走红的作品。刘洲介绍,JOOX团队最近用泰国本地乡村音乐Luk Thung的形式改编了一首中国歌曲《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我》,这首歌曲在2个月的时间内,在当地的媒体社交平台达到了15亿播放量,在YouTube平台单个视频突破2000万播放量,连续两个月登顶YouTube前十。
从《一路生花》等案例可以看出,现在音乐公司和平台已不仅有意识地向外输出内容,还已参与到海外的音乐产业链中,主动融入到全球化的大势中。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则担当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角色。在线上,TME、微博等平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地区性的音乐、资讯同步在海内外的乐迷中传送;在线下端,还积极策划演出、打造演出IP,为艺人和作品寻找在不同市场落地生根、实现全球跃升的机会。
譬如微博已连续在泰国、日本等国举办了文化交流之夜活动。微博音乐与演出业务总经理王冉介绍道,泰国站邀请了80组中泰韩艺人到现场,包括泰国的邝玲玲、BKPP,韩国的朴宰灿、李洙赫、Jessica,以及中国知名的歌手和演员等。日本站也邀请了20组左右的艺人,包括滨崎步、是枝裕和、中岛健人等知名日本艺人。合作方与艺人非常积极地参与,市场响应也很热烈。
TMElive此前已成功合作30场左右的国际化艺人演出,2025年首次成功操盘国际巨星全球巡演,陪伴G-DRAGON权志龙的巡演一路走过中国澳门、中国台北、吉隆坡、雅加达、中国香港等地。
首届TIMA 国际音乐大赏更是汇集国际热门艺人,在澳门进行了持续两天的音乐盛宴。“TIMA 国际音乐大赏秉持‘音乐无国界’的理念,今年邀请到非常多来自亚洲各地的优秀歌手、团体齐聚一堂,未来也将有更多欧美的歌手加入。”TME集团副总裁、内容合作/发行业务及演出业务总裁、TMEA/TIMA总负责人潘才俊说,TMElive要肩负起推动全球不同语言、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责任,为全世界乐迷打造多元音乐享受的平台。
在峰会上,TME也宣布将联合多家全球合作伙伴推出提升歌手与新歌全球影响力的“X计划”,这是首个面向全球音乐市场优秀作品与个人的音乐影响力提升计划。首个打歌舞台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现在是国际化很好的时机,早先我们的演出能去到墨西哥已经很不错了。”Wasserman Music执行副总裁Tom Windish说。这位知名巡演经纪人曾成功把Billie Eilish、Lorde等多位现象级歌手巡演推广至全球。他对中国艺人和公司的建议是,多听、多聊、多分析,判断在哪里是有机会存在的,并不断行动起来。
在诸多从业者的尝试中,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旅程已启。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执行董事长彭迦信在峰会开场致辞中所说,“中国音乐出海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众多国内音乐人与机构对国际化发展的需求空前强烈,与此同时,全球市场也渴望与中国音乐拥有更深入的交流。”
峰会主题“China to the World: The Sounds of Tomorrow”也预示着,这是一场未来乐章的起笔,需要产业内外各方合作的持续谱写。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