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咱们毛泽东思想 20 个关键词系列,今天正式开更啦!第一篇,咱们就从特别接地气的 “弹钢琴” 说起。
首先,先给大家念一段毛主席关于 “弹钢琴” 的原文,咱们先把核心吃透:“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这段话把复杂的工作方法,用弹钢琴这个咱们都懂的事儿说透了。放到咱们做企业、搞管理上,用处太大了!接下来我就用大白话,分五点跟大家唠唠,咱们怎么学 “弹钢琴”。
啥叫心里有 “谱”?就是你得知道大方向在哪儿,不能瞎弹。就像咱们弹钢琴,没有乐谱,十个指头乱按,肯定是噪音。做管理也是一个理儿,“心中无谱难成曲”,这个 “谱” 就是咱们企业的大局 —— 怎么搞定年度目标?怎么完成任务考核?怎么把市场份额提上去?怎么让企业能一直活下去、活得好?这些就是咱们得揣在心里的 “乐谱”。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之前认识一个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前两年直播火了,他没琢磨自己的核心优势是 “供应链稳、拿货价低”,跟风去搞直播带货,又是招主播又是买设备,结果线下批发的老本行没人管,直播也因为不懂运营没做起来,两头空。这就是典型的 “心中无谱”,偏离了自己的大局,最后 “离谱” 了。
反过来,有些老板就很清醒。比如我知道一家做办公家具的企业,他们的 “谱” 就是 “服务中小企业,做高性价比办公家具”。所有工作都围着这个转:研发时优先考虑耐用性和成本控制,销售时重点对接中小企业客户,售后时保证快速响应。这么一来,方向对了,劲儿也用对了,这两年在当地市场份额涨得特别快。
所以咱们做管理的,一定要先把 “谱” 想清楚、抓牢固,所有工作都围着大局转,别跑偏,这才是学 “弹钢琴” 的第一步。
常听人说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在 “弹钢琴” 里太明显了 —— 一个音符弹错,整首曲子就毁了。做企业也是一样,细节就像钢琴上的小琴键,看着不起眼,少一个、错一个,事儿就容易黄。
就拿餐饮行业说,有两家开在一条街上的面馆,味道都差不多,但一家天天排队,一家冷冷清清。差别在哪儿?就在细节上。火的那家,筷子是温热的,小菜会根据季节换花样,顾客吃完面还会送一杯解腻的酸梅汤;冷清的那家,筷子有时候沾着水,小菜总一个样,服务员还老忘了给顾客加汤。你看,都是小事,但凑到一块儿,顾客体验就差远了,生意自然不一样。
毛主席当年打仗也是这样,不仅盯着大战略,还特别关注细节 —— 战士们有没有吃的?能不能吃饱?思想上有没有疙瘩?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但串联起来,就能凝聚军心。咱们做管理也得这样,不能光盯着大目标,像员工的工作难点、客户的小需求、产品的小瑕疵,这些细节都得盯紧。
当然了,咱也不是说要揪着细枝末节不放,把 “芝麻” 当 “西瓜”。关注细节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把事儿落到实处的本事,这才是管理者该有的样子。记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别因为一个小细节,丢了好局面。
毛主席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还得有节奏。这放到企业里,就是要 “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还得分清轻重缓急。
我给大家举个互联网公司的例子,他们要做一个新产品上线,涉及研发、设计、运营、销售好几个部门。如果只让研发部门使劲,设计跟不上,产品长得不好看;运营不提前准备推广方案,产品上线了没人知道;销售没培训,客户问起来答不上来,这产品肯定成不了。所以得让所有部门都动起来,研发负责把产品做出来,设计负责优化外观,运营提前铺垫流量,销售提前熟悉产品,这就是 “十个指头都动作”。
但光都动还不行,得有节奏。比如产品上线前三个月,重点让研发和设计发力;上线前一个月,运营开始搞预热;上线后,销售和客服重点跟进。要是一上来就让所有部门都满负荷转,要么乱成一锅粥,要么资源浪费。这就像毛主席说的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咱们得分清主次,处理好眼前的事和长远的事、局部的事和全局的事,让各个环节配合好,才能像弹钢琴一样,弹出好听的调子。
没有哪个钢琴大师是天生就会弹的,都是练出来的、总结出来的。做管理、搞企业也一样,好方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实践里摸爬滚打,总结经验才来的。
毛主席就常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咱们做企业也得这样。比如你搞了一场促销活动,销量不错,就得总结:是优惠力度合适?还是宣传渠道选得好?下次能不能复制这个模式?要是活动没做好,也得总结:是方案有问题?还是执行不到位?下次怎么改?
我认识一个开连锁超市的老板,他每个月都会开复盘会,把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客户反馈都拿出来分析。哪个商品好卖,就多备货;哪个活动客户不买账,就找原因调整。就这么一点点总结、一点点改进,他的超市从一家开到了十几家,在当地做得特别好。
所以咱们别嫌总结麻烦,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贝。多向过去的事儿学,多向身边的人学,边干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慢慢就能把 “弹钢琴” 的本事练出来,在市场竞争里站稳脚。
弹钢琴要想弹出好曲子,得全神贯注、出神入化;做管理要想带好团队、做好企业,也得 “在状态”—— 把 “弹钢琴” 的理念装在心里,把方法用在实处。
咱们不用追求一下子就成 “大师”,但得慢慢练:做到统揽不包揽,把大方向管好,别啥都自己干;决断不专断,多听团队的意见;放手不甩手,把活儿分给下属,也得盯着进度;揽过不揽功,出了问题自己担,有了成绩分给团队。
这样一来,咱们既能统筹好全局,又能把细节落到实处,团队带得好,业务做得顺,这不就是把 “钢琴” 弹好了吗?最后就能弹出咱们企业发展的 “时代最强音”!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第一篇 “弹钢琴” 就聊到这儿。毛泽东思想里的这些关键词,都是实打实的智慧,用到咱们做企业、搞管理上,特别管用。接下来还有 19 个关键词,咱们一个一个聊。大家要是在管理中用过 “弹钢琴” 的方法,或者有啥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学习,把这些好方法用得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