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音乐会

3年倒闭6万家!钢琴巨头利润暴跌2.36亿,为啥割不动家长了?

发布时间:2025-09-24 21:14:47  浏览量:13

提起钢琴,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优雅画面,身穿礼服的人指尖掠过琴键,悦耳旋律流淌而出,自带家境殷实、涵养深厚的标签。

因此,许多中产家庭都热衷于让孩子学钢琴。

2017年是中国钢琴行业的高光时刻,年销量达40万台,是美国的13倍,相当于每天卖出1000台,而且一节钢琴课动辄两三百元,但是仍然供不应求。

国内两大主流品牌更是市值飞升,珠江钢琴市值突破百亿,海伦钢琴年营收4.7亿元,琴行遍布一二线城市商圈。

但如今,钢琴市场已然崩塌,我们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钢琴”,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评论区却冷冷清清。

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二手钢琴挂牌量激增300%,价格普遍不足原价的1/10。

曾经风光的厂商如今也风雨飘摇,海伦钢琴去年亏损近1亿元,珠江钢琴亏损达2.36亿元。

据中国乐器协会估计,2024年将有超7000家钢琴相关门店倒闭,钢琴产量会跌破10万台警戒线,较2018年的35.6万台缩水超70%。

那钢琴这门乐器是怎么在中国流行起来的?还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朗朗与5岁的林木子共同演奏《星光》。

这段简短的表演迅速出圈,也因此让无数中产家庭意识到,学好钢琴,真的能登大雅之堂。

几乎同时,教育部出台政策,钢琴业余考级达9级以上的考生,在部分地区中考可获10分加分。

因此在“中产滤镜”与“政策加分”的双重驱动下,全民鸡娃学琴潮轰轰烈烈地开启。

全国琴童数量从2000年的不到1000万,飙升至2017年的4000万,一节培训课两三百元成常态。

入门级钢琴几千到一两万元,中高端款三五万元,国外顶级品牌更是天价。

甚至有的金融机构还推出“钢琴贷”,可分期付款买下3万元的钢琴。

这波热潮中,钢琴品牌赚得盆满钵满,2012年,珠江钢琴率先上市,当年产销突破13万架,全球市占率超25%,20天后,海伦钢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营钢琴企业第一股,在资本助推下,钢琴迎来最好的时代。

但在2018年后,市场突然崩盘,据《琴行经营报》报道,2019至2021年,行业年均倒闭超2万家琴行。

在某主流二手交易平台搜索“钢琴”,首页挂牌房源瞬间弹出超2000条,从国产的珠江、海伦到日韩的雅马哈、卡瓦依,涵盖不同价位段,但几乎都贴着“急售”、“自提”、“9成新低价出”的标签。

2017年巅峰期售价约2.3万元的珠江118M2入门款,如今普遍标价2000-3000元,部分卖家为快速脱手甚至喊出800元的“地板价”,价格不足原价的1/10。

更刺眼的是“挂牌多、成交少”,一款标价1800元的海伦120SE钢琴,挂牌3个月“想要”数仅3人,评论区满是“能送到家吗?再便宜500行不行”的观望留言,最终因无人问津下架。

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二手钢琴挂牌量激增300%,但成交转化率不足5%,不少卖家自嘲“卖琴比卖废铁还难,搬下楼的运费都快赶上售价了”。

培训机构的崩塌则更为惨烈,堪称终端市场的“重灾区”。2019至2021年,行业年均倒闭超2万家琴行,相当于每天有近60家门店关门。

有位琴行老板表示,2018年他斥资50万元加盟某知名品牌,巅峰时门店有8名教师、120多名学生,一节钢琴课收费280元,年营收超80万元。

但2019年政策取消加分后,生源开始流失,2021年“双减”落地后,秋季班报名人数仅剩12人。

为自救,他将课时费降至60元,甚至推出“99元4节课”的套餐,仍无人问津。

最终,他不得不退掉年租15万元的商铺,把剩下的3台教学用钢琴以每台50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商,清算时不仅赔光本金,还欠了10多万元退费款。这种场景在全国屡见不鲜

线下零售端同样冷清,曾经霸占一二线城市商圈的钢琴专柜,如今多被家电、潮玩品牌取代。

在广州天河城某乐器卖场,珠江钢琴的专柜仅有两名导购闲坐,半天没有顾客驻足,展架上的价格牌早已泛黄,还是2021年的标价。

导购坦言:“以前周末一天能接待10多个咨询的家长,现在一周也未必有一个,多数人只是路过看看,问完价格就走了。”

那短短几年,钢琴为何不火了?

第一是教育政策转向,这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逐步取消体育、艺术等中考加分项目,随着2022年“双减”政策落地,严控校外培训。

在这样的双重政策打击下,许多为加分被迫学琴的孩子彻底失去动力,琴盖一合,钢琴沦为杂物架。

第二是生源基数萎缩,孩子不够了。

2017年前,中国出生人口常年稳定在1600万左右,最高近1800万;去年出生人口已跌至954万,较巅峰期减少800多万。

钢琴培训需从小抓起,最佳年龄4至6岁,最晚不超7岁,减少的人口正是消失的潜在生源。

不过钢琴的需求并非消失,而是更精准了。

高端钢琴品牌施坦威2016至2021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从0.46亿美元增至1.17亿美元,年增长率超20%。

这背后是富裕阶层的消费升级,他们买钢琴不为考级,只为追求生活品质。

有钢琴调试师发布视频:客户家装修堪比五星级酒店,沙发是爱马仕,拖鞋是迪奥,走廊宽到能跳操,家中两台施坦威钢琴,同款二手琴售价158万元。

在这类群体眼中,钢琴或是乐器,或是陈列的奢侈品,与艺术品、豪车一样,兼具身份标签与社交价值,消费热情稳定。

钢琴市场崩盘的根源,在于那批功利性学琴的中产群体。本就不是出于热爱,而是为分数买单,如今分数的吸引力消失,自然选择放弃。

总结来说,钢琴市场冷静了,但没凉。教育领域依旧热闹,只是战场换了地方,不过家长们“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从未消散,只是从艺术考级转向了更务实的技能与效率消费。

标签: 钢琴 珠江钢琴 家长 海伦钢琴 海伦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