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赛龙夺锦》,体会作品描绘的赛龙舟,勇夺锦标的欢腾场面,感受乐曲表现的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乐曲情绪、速度以及所呈现的画面;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方法对比分析作品不同部分的旋律,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品背景知识,认识广东音乐;对比分析作品不同部分的旋律,并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旋律、结构、乐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并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难点】对比分析作品不同部分的旋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赛龙舟的音频片段,并提问:音频营造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发言。(龙舟、比赛、人群)
教师总结:音频营造的是龙舟赛的欢腾场面,仿佛能够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气息。
顺势引出新课《赛龙夺锦》。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音频,并设问:歌曲带来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欢快、热闹)
教师总结:全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表现了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教师再次播放作品音频,出示赛龙舟的图片,视听结合并提出问题:在欢快的旋律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划龙舟;热闹;比赛)
教师总结:作品描绘了一幅端午佳节赛龙舟的欢乐景象,有奋勇争先的龙舟选手,有摇旗呐喊的群众,有龙舟在水面上前行以及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
3.教师介绍《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原为小型丝竹乐曲,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使得全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作品音频,并设问:作品能够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3个部分)
教师总结:整首作品共有三个部分,分为引子、正曲、尾声。
2.引导学生聆听引子部分音频,并设问:引子的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表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唢呐;选手入场)
教师总结:引子旋律自由,首先是利用唢呐吹起号召性的音调,雄赳赳的旋律犹如将军出场,并利用响亮而有力的鼓声,预示龙舟竞赛的开始。
3.引导学生聆听正曲部分音频,并设问:该旋律与引子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旋律激昂;节奏加快)
教师总结:乐曲主体部分开始是以弹拨和拉弦为主,配合锣鼓节奏,后来旋律的速度从散板进入了中快板,利用各种乐器的交织,表现了万船竞发、你争我赶的激烈场面。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龙舟比赛获胜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总结:喜悦、激动之情。
5.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尾声,并设问:作品的尾声部分是如何表现的?场景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结尾整体音调风趣,展现龙舟比赛获胜的场景)
教师总结:尾声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的场景。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识谱视唱音乐主题,在视唱曲谱后,请学生4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主题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这首作品主题节奏明快,通过八分休止符的穿插体现了旋律的跳跃性,曲调流畅,展现一幅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广东音乐作品《雨打芭蕉》,前后4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广东音乐结构短小简洁,旋律以活泼、明快、抒情为主,也有一部分作品是风趣、诙谐的叙事特点,展现广东音乐的“民族轻音乐”的特色。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习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领略了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了广东音乐,能够传承我国的民间音乐,发扬优秀文化。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广东音乐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