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逼儿子上学鸡飞狗跳,现在他躺平我反而踏实了
2025年10月中旬的晚饭桌上,我给儿子递了碗热汤,他低头扒拉着饭,没像以前那样躲着我——这要是搁半年前,我俩准得为“上学”的事吵得掀桌子。
去年这时候,我还跟魔怔了似的,每天堵着门逼他去学校,他爸甚至把他手机摔了,就为让他“醒悟”。结果呢?他硬是以辍学收场,我们俩反倒落得个整夜失眠,见人就觉得抬不起头,总觉得“孩子不上学,我这当妈的就是失败”。
其实他不是没试过“变好”。2024年他自己说要学钢琴,我们立马交了一年学费,可他就去了两次,说坐不住;去年夏天还去饭店打了一个月工,回来跟我说“太累,不如在家待着”。那时候我气啊,觉得他就是故意跟我们作对,又是骂又是劝,可他越逼越拧巴,最后干脆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要吃饭钱,连话都不跟我们说。
直到上个月,我发现他一周就花不到200块,早上买个包子,中午来我这蹭饭,其余时间就在家玩手机,不吵不闹也不跟我提过分要求。我突然就想通了:他又不是十恶不赦,不过是没找到自己的路,难道连口饭都不给吗?
现在我也不逼他做事了,问他想不想学钓鱼、爬山,他说“不想”我就不催;偶尔给点零花钱,也就够他吃饭的。有人说我“惯着他”,可我试过强硬的办法啊,最后除了鸡飞狗跳,啥用没有。
说真的,以前总觉得“孩子上学等于人生成功”,把自己的焦虑全压在他身上。现在才明白,人生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他就算一辈子这样躺平,我和他爸也能在能力范围内把他喂饱;要是哪天他想通了,想起爸妈从没逼过他、没抛弃他,说不定还能念我们点好。
人到中年才懂,孩子的路终究是他自己的,我们当父母的,守好“兜底”的本分就行。与其为没影的将来折腾,不如过好眼前的日子——他踏实吃饭,我睡个好觉,这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