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老有粉丝和同行问 “迪老师,你拍钢琴用的啥设备?收音这么清楚,画面还高级”。今儿咱不藏着掖着,把拍钢琴的 “全套家伙事儿” 拆明白 —— 从麦克风到相机,从踩过的坑到最终的最优解,全给你们捋透。干货这就来!
拍钢琴最忌讳 “听着糊”,尤其是高端琴的高低音细节,收音没选对,再好的音色也白瞎。
这麦我用了 4 年多,虽然有点旧,但干活靠谱得很!它是超心型指向,收音方向就一个小锐角,能精准 “抓” 住钢琴音色,还能滤掉环境噪音 —— 哪怕调律师在旁边调音,拍视频试音也不受影响。
用它拍立式钢琴有个 “独家阵法”:一根怼着中低频区(低音厚重不闷),另一根稍拉开距离对准高音区(中高频透亮),俩麦一起录立体声,听着跟现场没差。要是追求极致效果,再配个 48 伏幻象电源,用有线连相机,音色还原更顶,就是我嫌麻烦没这么弄,图个无线便捷。
顺便说下竞品罗德 NTG4:它名气大,但收声动态范围没 MKE600 宽,还是心型指向(收音角度宽),单麦录单声道还行,想录立体声就差点意思。
光有麦不够,还得靠它传信号。我用的是 DJI Mic 2,一拖二刚好配俩麦,发射器一白一黑,能分清左右声道,录出来的立体声不跑偏,这点必须严谨。
为了适配索尼相机,我还加了个热靴转接口—— 这玩意是数字音频传输,比模拟音频抗干扰多了,再也没出现过 “杂音断断续续” 的情况。
要是刚起步,预算有限,选它准没错!半画幅(APS-C)机身,画质、续航、轻便度都在线,镜头还便宜。
但有个坑得说清楚:它有果冻效应!固定机位拍 4K 没问题,要是端着拍 “钢琴内部细节” 这种移动镜头,画面容易晃得离谱。所以只拍固定场景(比如试音、外观展示),ZV-E10 足够用,花小钱出大效果。
要是想玩移动镜头、拍 4K 高清,直接上 FX3!全画幅电影机,个头小但性能强,双卡双待还能长时间录制,拍钢琴的 “第三个环节”(拆上门板看内部),端着走也稳,果冻效应几乎没有。
唯一缺点就是沉,还贵(现在也得两万大多),适合真打算做专业钢琴评测的朋友。我当初换它,就是因为 ZV-E10 的果冻效应闹心,一步到位省心。
现在我日常用得最多的是 ZV-E1,比 FX3 便宜一半还多,也是全画幅,镜头选的是红 G(G大师) 24-70 GM2 “万金油” 焦段 ——70 焦段拍钢琴特出片,画面高级感拉满。
但它有个大痛点:过热!26 度室温下录 4K 60 帧,40 分钟就关机,必须配个优篮子制冷器卡着散热。不过带出去拍生活场景(比如陪闺女去迪士尼)特方便,比 FX3 轻一倍,夜景进光量也够,干活带娃两不耽误。
对了,镜头别瞎配!红 G 镜头虽好但贵(一万五起步),新手先整个黑 G 过渡,画质也够用,别犯 “买好相机配山寨镜头” 的傻事,我见过同行这么干,白瞎了好设备。
我用它不是为了防抖,是为了追踪功能—— 开启后能跟着我边溜达边讲,不用手端着,拍起来松弛多了。但它承重有限,别挂太多配件(比如兔笼、机顶麦),不然容易 “掉头”。要是想挂全套设备,直接上 RS4 Pro,能扛重活。
这架子轻、好收纳,固定机位拍钢琴稳得很,不会嘎吱响。最妙的是能加滑轮,直播时推着走换角度,比同行推个 “餐车式小车” 高级多了,还能锁死滑轮防移位,细节拉满。
要是不录立体声,只给客户拍点简单视频,用这个机顶麦就行。8 种模式可调,比相机自带收音强太多,便携又实用,预算有限的朋友可以先从它入手。
文末结尾:这些设备都是我踩了无数坑试出来的,你们照着配,能拍出跟我一样的效果。朋友们要是最近想买钢琴,就私信我哦,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